環島生態林茂密、農田河路林網豐富、濕地資源豐富、森林景觀遍布……今天的江蘇揚中,盡顯生態綠島的自然清新、生機盎然。近日,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通報,揚中市因林長制工作推進力度大、森林資源和濕地資源管護成效明顯,被予以督查激勵。
集聚力量“管綠” 筑牢生態屏障
對揚中市三茅街道友好村黨委書記郭茂祥來說,他還有一個特別的“身份”——林長。這些年,郭茂祥養成了每天在村域內巡查的習慣,其中定期不定期地查看轄區內的生態林、行道樹是一項重要內容:哪里的樹木需要修剪養護,哪里的樹木存在病蟲害,村民中是不是有毀綠的現象等,這些郭茂祥都很關注。
“這些年,我對‘增綠’‘管綠’很重視,不僅堅持在村域內適度‘增綠’,而且村民在家前屋后種樹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我們村里的生態環境是越來越好,成片的生態林可是未來的‘綠色銀行’”。郭茂祥邊查看生態林邊分享他的體會。
為集聚力量“管綠”,揚中制定出臺《揚中市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方案》,建立市、鎮、村三級林長制體系,設有市級林長16名,鎮級林長106名,村級林長176名,全面落實護林員網格化管理,將當地2.6萬畝林地劃分為218個管理網格,打通林長制落地生效“最后一公里”。
實施“護綠”工程,嚴守生態紅線。揚中積極建設無森林火災市,健全和完善森林火災防控、處置、保障體系,健全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體系,以美國白蛾等林業有害生物工程治理為重點,設立44個監測點,每周2次專人監控,投資數十萬元安裝太陽能高壓滅蟲燈90臺,大力推進無公害化防治,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千分之十二;與此同時,常態化開展林業執法培訓,打破原有職責界限,由原來林業執法一支隊伍執法變成“人人持證、人人執法”的全員執法模式。
林業工作人員定期檢查綠化情況
突出重點“增綠” 繪就生態底色
近日,揚中在經開區新建了一個80畝的人工濕地公園,集生態緩沖、景觀綠化為一體,成為當地居民樂享自然的又一好去處。
這里的生態緩沖區由高低不同的生態氧化塘、垂直潛流濕地、表流濕地和多級多態濕地四部分組成,其中核心凈化裝置是占地5700平方米的垂直潛流濕地;池塘底部就像一個“水下森林”,種了各種水生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恢復水體的生物多樣性,最終凈化完成的水質可以達到四類標準,再排放進長江。
揚中新建的人工濕地公園全貌
“增綠”是厚實生態家底。2023年,揚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精心編制《揚中市退企還綠方案設計》,完成對部分企業、碼頭等11處節點、1378畝建設用地的覆土還綠,預計新造林1171畝;持續推動濕地修復,優化野生動植物生存環境,完善濕地監測平臺建設,對52個、2800畝江灘養殖魚塘進行退漁還濕,力爭2023年自然濕地保護率提升至95%以上;充分利用城鎮周邊的邊角地、不宜耕作的土地開展綠化造林,積極構建城郊、鎮郊防護林帶,2022年累計新建農田林網1000畝,更新完善農田林網控制面積8000畝,完成新增造林任務455畝,創成省級綠美村莊5個。
除打造環島綠色廊道,揚中利用森林小島“雷公島”豐富的林地資源和自然景觀,大力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爭創省級森林康養基地,打造林長制主題公園及“能夠看”“值得賞”的村莊綠化示范村和森林生態示范村。
揚中沙家港綠化帶
創新方式“活綠” 釋放生態紅利
近年來,揚中市以產業興旺與生態宜居為共同目標,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宣傳、推廣“三權分置”政策,鼓勵流轉林地,發展林業特色產業,積極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培育專業大戶,發展家庭農場,成立林業專業合作社,推動標準化示范社(農場)建設,深入實施“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和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培育“江蘇精品”林業品牌,鼓勵村村抱團,村企合作、村社融合,推動共同發展,鼓勵多種形式合作,用“產業基地+農戶”科技引領,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用“合作社+農場+農戶”擴大經營規模,促進集約化生產。
省級綠美村莊——興陽村
重視生態發展,是永遠的課題,需要“深耕細作”、久久為功。對此,揚中市將進一步創新優化林長制管理考核體系,高效推進造林綠化、資源管理、濕地保護等工作,完善“一環、二帶、三網、多點”的林業發展空間布局,實現“一增、二保、三防”的森林資源管理目標,助力林業高質量發展,夯實揚中生態發展軟實力。(孫華麗 謝雅惠 孫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