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郭世伟,江苏省农科院循环农业专家张岳芳、刘红江一行来到后白镇东风村,围绕“稻虾共生”和丘陵岗坡地中低产田障碍消减与产能提升开展指导工作。

  察看虾苗长势、调控稻虾田水位、现场投喂饵料、建议捕捞适期,以及肥水控苔、水稻的病虫害绿色防控……在东风村的镇江市循环农业试点村项目基地,专家组一行围绕“稻虾共生”试点进行了现场指导,随后就虾苗放养、稻虾田日常管理、合理捕捞、水稻科学施肥及其稻虾田秋冬季管理等方面为后白镇的50余名优质稻米种植大户及镇农技推广人员提供了一场内容丰富的科普盛宴。‌

  据了解,稻虾共生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虾类养殖相结合的创新农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稻田不仅为稻谷提供了生长环境,同时也为虾类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虾类通过食用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残渣,净化了稻田水质,同时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肥料。这种模式如操作得当,每亩可产小龙虾100~150公斤,优质稻谷500余公斤,比常规稻麦种植亩均增效2000-3000元。既可以保障粮食产量不减、农民收入递增,又能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升。

  后白镇东风村属于典型的丘陵岗坡地貌,2010年整村拆迁后,村委会一直致力于通过发展以水产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来富民增收。2020年以来,随着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如何在坚守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结合现有的水产养殖主业,促进粮食生产质效双提升,进一地的实现富民增收?这成为东风村党总支书记吕正琴的一块心病。

  “传统的粮食种植,亩均收益只有几百块钱;而养一季虾子,亩均收益能达到4000元左右。”吕正琴说,“今年上半年,在后白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农技推广团队的建议下,我们申报了镇江市第四批循环农业试点村项目,尝试以稻虾共生的‘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虾双赢、生态高效’来破解老百姓单纯种粮,收益不高的难题。经过专家们今天的现场指导和耐心讲解,我们更有信心了”。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色始终是后白镇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最亮的底色。近年来,后白镇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的工作思路,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并重,加快推广绿色适用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努力实现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乡村生活生态良性循环。徐巷村、五星村、东风村等三个村已成功入选镇江市循环农业试点村,徐巷村的稻虾立体循环农业模式更是荣获江苏省第一批乡村产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下一步,后白镇将继续主动作为,推动各方面资源力量向高质量发展聚焦用力,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韧劲和勇气,走出富民增收新“稻”路,推动全镇现代农业的新质生产力落地生根。(刘德坤、沙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