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效,离不开高质量的平台载体支撑。园区图书馆、园区文化馆、金鸡湖美术馆是苏州工业园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效的重要载体,也是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园区整合联动“三馆”优势资源,将普惠性文化推广和高雅艺术传播相融合,通过打造新型文化空间、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整合更多要素资源,系统建设爱阅之城、人文之城、艺术之城,推动全社会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优化空间、数字赋能 打造便捷共享的“爱阅之城”

  累计建成各类阅读服务点344个,拥有纸质图书168万册,2023年服务读者562万人次,借阅图书385万册次,组织开展各类阅读活动2588场。在江苏省“全民阅读指数”测评中,园区居民综合阅读率位列苏州第一。

  园区图书馆何以达成这些成效?作为高校馆、情报馆、公共馆三馆合一的图书馆,近年来,园区图书馆持续完善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服务品牌,优化数字化服务,让阅读深入社会的每个角落,打造便捷共享的“爱阅之城”。

  聚焦完善服务体系、提高覆盖面和适用性,自2011年起,园区广泛设立分馆、24小时智能图书馆、“书香园区”智能书柜、社区阅览室、流通车服务点等,搭建起“区(总馆)—街道(分馆)—社区(阅览室)”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将阅读服务载体延伸到各个角落,为建设书香园区夯实基础。

北部市民中心图书馆

  当前,颜值与内涵兼具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涌现,成为公共文化蓬勃发展的崭新气象。在园区,从空间+多业态、多主体的建设模式,到分享式、沉浸式、场景式服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正成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21年首个开馆的北部市民中心图书馆,与“中国最美民营书店”——钟书阁合作,开创了园区以书店模式经营图书馆的先河。今年7月,南部市民中心图书馆正式开馆,联合知名出版社、特色书店定期开展主题图书展,引入作家分享会、立体书市、人文课堂系列活动,满足周边市民阅读需求。开馆首月,该馆接待读者超10万人次,单日最高超5000人次。未来,园区还将建设东部、西部市民中心图书馆,推动文化服务由普惠均衡向优质精准提升。

  为进一步打造便捷高效的阅读环境,园区大力推进阅读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线上依托“园区文化云”平台,共享国家、省、市级平台数字资源,全力构建服务大众、高校、产业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和数字化服务平台。读者借书、看书不用再到图书馆,一部手机尽享“订单式”服务,足不出户实现“云悦读”。线下,园区设立10个24小时智能图书馆,“书香园区”网借投递智能书柜网点达到88个,让阅读不受距离和时间的限制,实现园区范围全覆盖。

  早餐车前,不少人拿手机扫描车身上的“读吧SIP”二维码,获取园区图书馆的海量数字阅读资源和专属定制书单,让味觉和心灵得到双重满足。公共巴士上,科创线、阅游线、苏作线、青流线、文博线五条阅游路线可供选择,乘坐扫码还可获取推荐书单、文旅资讯等信息和有声读物等数字阅读资源。无论是买一份早餐、喝一杯咖啡,还是等一辆公交,都能感受得到阅读在园区“无处不在”。2023年,园区升级全民阅读服务,全新推出“读吧SIP”品牌,实施“阅读+”行动计划,用数字化手段把阅读场景延伸到生活场景,为市民提供“处处可读、时时可读、人人可读”的文化条件,打造城市阅读新样本。

  文化惠民、文艺赋美点亮美好充盈的“人文之城”

  根据“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要实施全民艺术普及工程,把文化馆打造成为城乡居民的终身美育学校。文化馆的服务进一步向“全民、全域、全时、全龄”拓展。参加文艺赛事,展示自身才艺,当主角;跟着非遗大师体验缂丝、核雕、剪纸,传承非遗文化;下班后,在夜校里学习新技能……近年来,园区不断创新文化惠民手段,积极探索文化建设新思路,推出金鸡湖炫舞台、群众健身舞蹈大赛等系列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组织开展民俗活动、非遗体验推动非遗传承,打造《画个家乡蛮灵咯》《吴侬芳华》等一批优质原创文艺作品,为群众提供更为便利、更高质量、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

金鸡湖炫舞台

  今年9月14日,园区举办“金鸡湖炫舞台-月映园区团圆YE”活动,提前庆祝中秋佳节,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自2012年起,园区推出“金鸡湖大舞台”(2022年栏目升级为“金鸡湖炫舞台”),成为展示园区居民精神风貌和才艺的窗口。今年5月至10月,金鸡湖炫舞台以月为周期,打造“艺动园区街舞show”等专场活动,让文化惠民深入基层。

  为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园区连续多年举办“自然和遗产日”系列活动,惠及群众约25万人次。2023年起,园区在活动中新增文化馆原创视频节目《非遗种草官》,以外国友人视角体验苏州传统非遗技艺与民俗,记录下他们见证、参与苏州非遗的故事,充分体现园区现代与传统文化交织的活力面貌。今年暑假,园区还推出一系列非遗大师课,邀请核雕、香囊、剪纸、缂丝、泥塑等非遗传承人现场指导,让青少年们“种草”这些古老技艺。

  聚焦打造更多传递正能量的基层原创文艺作品,园区文化馆依托良好的群众文化基础,积极组建打造馆属艺术团,集聚团员140多人,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推动涌现出一系列优秀的原创文艺作品。如《画个家乡蛮灵咯》《吴侬芳华》等分别获江苏省五星工程奖、苏州市群众文化繁星奖音乐类作品金奖等,展现园区群众文艺创作的实力和积淀。

  推进全民艺术普及,不能只盯“一老一小”,而是要将文化服务向“全民、全域、全时、全龄”拓展。回应“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年轻人新需求,今年园区开设“品苏·夜课堂”春季班课程、全民美育培训班等活动,既有苏绣、朗诵、陶笛、古典舞等“大众”艺术,也有尤克里里、拉丁舞、非洲鼓等相对“小众”艺术,打造青年家门口的“能量补给站”。课程一上线,就引发了报名热潮,2小时内多门课被“抢光”。

  以美育人、串珠成链 浸润融合共生的“艺术之城”

  8月19日,“华狮艺锦——中国新加坡当代艺术三十年”展览在园区开幕,由“家园载情”“文化异彩”“生生相息”“都市未来”四个篇章组成,集纳了中新两国49位艺术家作品近百件,展现两国在城市发展、社会人文、科技创新、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实践和交融。24日,园区三十周年特展——“认知图绘:缘起苏州的六种艺术形态”在金鸡湖美术馆开幕,展示6位与苏州有着深厚渊源的当代艺术家代表作,再现园区城市文化空间的多重意涵……两个展览以独特的魅力搭建起跨越时空的交流之桥,共话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

  在新时代的机遇与背景下,美术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展览陈设机构,而转变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金鸡湖美术馆作为园区唯一的公立美术馆,开馆至今,已累计举办13场涉外展览、80余场大型展览,300余场次公教,400余位中外艺术家参与,拥有290余件藏品,累计接待观众110余万人次。金鸡湖美术馆相关负责人表示,美育需要激发,美术馆也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在展示现代艺术的同时,也要打造更具广泛意义的社区美育和公共美育活动,引导市民自发亲近艺术、了解艺术、享受艺术。

艺术进社区

  2017年起,园区连续举办八届“艺术进社区”活动,邀请近百位艺术家走进社区,开展公共艺术品创作、艺术讲座、教学培训、作品展览等系列活动,实现园区200多个社区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园区将美育建设从身边的“小社区”走向园区“大社群”场景,以“艺术+产业”“艺术+院校”“艺术+公园”“艺术+企业”为脉络,将艺术融入微小的社会单元,探索实践“楼道美术馆”“空间微更新”,打造“家门口”的美育平台,让市民在人文艺术场景改造中发现美、收获美。

  人工智能产业园内有一条走廊,原本平平无奇,现在被插画艺术家ICY改造成一个小型的“楼道美术馆”,成为网红打卡点。立足园区30周年节点,今年,园区以画笔为媒,精心策划“Drawing SIP”活动,通过城市速写的独特方式,邀请艺术家及艺术爱好者共绘园区风采,形成一股用艺术讲述城市故事的新风潮。

  为进一步做好艺术文化资源整合、联动,2017年,金鸡湖美术馆牵头整合园区民营美术馆资源,成立苏州工业园区美术馆联盟,通过信息共享、业务交流、学习考察、联合办展等方式,把园区民营美术馆串珠成链,促进艺术生态繁荣。在2023年第六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期间,园区特别推出“艺游双年展”艺术巴士活动,载着游客一站站打卡园区民营美术馆,备受游客推崇。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园区已有各类从事艺术展览和美育普及的公办、民办美术馆等二十余家,每年举办各类艺术展览超过120余场,繁荣的艺术生态在园区加速形成。下一步,园区将继续聚焦国际化与开放性,从艺术机构联动,到创意活动策划,再到公共教育活动,以多元路径、创新举措,推动提升城市美术生态氛围,展示园区蓬勃活力和无限魅力。(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