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省文旅厅公布24家非遗创意空间名单

  焕新“老手艺”,撬动“新经济”

  省文旅厅近日公布24家非遗创意空间名单,其中苏州4家,南京3家,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宿迁各2家,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泰州各1家。

  记者近日走进这些接地气、有活力、生活化的文化空间,近距离感受非遗的深厚底蕴,探寻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和非遗为当地经济注入强劲文化动能的精彩实践。

  创新传承方式,老手艺绽放光彩

  今年11月,慈云蚕丝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慈云蚕丝创意空间又上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空间名单,对苏州慈云创意空间来说是双喜临门。

  吴江蚕丝被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外观多为纯色胎套,具有保暖性、实用性,但缺乏观赏性、艺术性。慈云创意空间创新传统手工技艺产品的实用功能、产品形态,打造一系列含有非遗元素的创意设计作品和文创工艺品,使之迸发新的生机。“我们结合苏绣和蚕丝被制作技艺,设计非遗刺绣被系列产品,不仅具有非遗特色,而且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喜好。”该空间负责人周佳园说。

  宿迁蒹葭文化非遗创意空间,今年新推出的“邂逅”丝巾成为“抢手货”。空间负责人韩万刚介绍,这款丝巾以丝绸为甄选材质,将苏北大鼓、龙舞、狮舞、旱船、项羽传说等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元素,与当地的项王故里、中国酒都、水润之城等城市名片,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龙王庙行宫等文旅资源元素创意相融再造,不仅呈现出热闹、繁荣的景象,还可以一窥宿迁丰富的传统文化。

  常州燕秀轩文化创意空间创立“承無”品牌,开发30余种衍生品,热销国内外;苏州纱罗技艺馆是国内首创以纱罗技艺为主题的非遗创意空间,创立了自主品牌“苏罗”;连云港绿祥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研发“猴乡红”红茶,填补地区红茶空白……多个创意空间通过多元融合,创新发展,不断探索非遗高质量发展之路。

  展览+体验,助力非遗品牌发展

  非遗创意空间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互动体验活动,不仅能够深度挖掘和展示非遗的独特魅力,加深人们对非遗品牌的认知与情感连接,更为其赢得广泛口碑与市场青睐,有力推动了非遗品牌的快速发展与传承创新。

  “我们准备元旦期间在盐城的旅游景点盐镇水街推出一家素食馆。”八大碗非遗创意空间负责人梁海宁告诉记者。

  盐城八大碗制作技艺源远流长,在八大碗非遗创意空间,观众不仅能看到八大碗的地方食材、传统制作场景、菜肴的历史典故等,还可以近距离观看制作过程,品尝正宗的盐城八大碗菜肴。梁海宁认为,空间全方位推广盐城八大碗的品牌形象与文化内涵,有效提升八大碗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助力品牌发展。如今,“盐城八大碗”品牌的发展包括八大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下属直营店10家以及加工中心,该公司去年创造营收近亿元、同比增长71.70%。

  蛇年将至,南京高淳陶瓷博物馆推出“灵蛇献财”系列新年挂盘。高淳陶瓷品牌部经理徐碧伟介绍,高淳陶瓷创意空间由高淳陶瓷博物馆、陶瓷技艺制作工坊等组成,已发展成集陶瓷文化、研学、旅游、教育于一体的全新文旅业态。每年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助力高淳陶瓷成为高技术陶瓷产业的创新高地。如今,高淳陶瓷产品畅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常州金坛古籍印刷创意空间,藏有各类创意仿古图书数万册,设置展示体验区;无锡惠山泥人创意空间内,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泥人制作过程;南京云锦创意空间位于南京云锦博物馆,今年参观人数预计超1.3万……多个创意空间不仅成为当地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也为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线上线下推广,向世界讲述非遗故事

  走进徐州艺香香包创意空间,一股淡淡草药香扑鼻而来。“马庄香包今年与万事利达成合作,11月上旬双方定制推出的新款福禄香包销售火爆。”该空间负责人薛传坤告诉记者,“去年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千万元大关,预计今年全年销售目标达1600万元。”

  近年来,马庄香包在款式上不断推陈出新,从传统的香包样式,到结合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等元素推出系列文创产品,再到按照中医药方制成各种中药香包,目前已拓展到160多种不同款式。马庄村村委会主任王侠透露,马庄香包日销售额实现从数十元到上千元的飞跃,并与中国黄金、盒马鲜生等知名品牌达成合作,香包产品远销海外,实现品牌的全面升级。

  “我们每年都推出新品,线上销售额年均两三百万元。”镇江丹阳赵氏二胡创意空间负责人赵军告诉记者,“二胡在国外的销售额也年年增加,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客户越来越多。”

  据介绍,赵氏二胡在直播平台的粉丝共有三四十万,销售遍布全国300多个市县,品牌“赵军乐器”在全国二胡行业排名中名列前茅。近年来,线上线下营业额近1200万元。

  南京嘻站文化创意空间汇聚金箔等近20项世界级和国家级非遗项目,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及线下活动,生动展现非遗魅力;苏州弥惟文化创意空间在全国首个苏绣主题的地铁站——索山桥西站创作苏绣作品,设置数字艺术互动装置,通过展览、社交媒体及电商平台推广,吸引了百万粉丝。

  “我们希望用‘小空间’解答非遗传承这个‘大题目’。”省文旅厅非遗处负责人表示,未来非遗创意空间将在数字化、文旅融合、跨界合作及社区教育等方面不断拓展,激发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在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杨民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