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牢记总书记嘱托,江苏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勇立潮头满目新
又一年风雨兼程,又一年开拓奋进。
即将过去的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江苏,这片始终承载着殷殷嘱托和深切期望的土地,再一次被赋予新的重大任务——“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牢记殷殷嘱托,江苏吹响了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走在前列的集结号。一年来,全省上下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民生福祉大幅增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绘就了“强富美高”新的生动图景。
锚定首要任务,向着“重要阵地”迈进
连日来,江苏喜讯频传:11月2日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显示,江苏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二位;11月18日,工信部发布2024年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胜出名单,我省再添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至此,我省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累计达14个,总数居全国第一;11月19日,工信部发布《2024年5G工厂名录》,江苏113个项目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
江苏大地,处处涌动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潮。向着“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这一目标定位迈进,一年来,我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努力打造具有强劲驱动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高地、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先行地。
看科技创新,激发澎湃动力——
今年8月,在紫金山实验室,中国通信与信息领域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大科学装置正式建成,为我国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提供全新网络支撑。
科技创新,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首选项”“必答题”。一年来,我省不断扩大实验室矩阵、完善实验室体系建设,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乘数效应”。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省政府出台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提出20条支持政策,让科技创新成为江苏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引擎。
看产业焕新,夯实发展基础——
用1克棉花,织出了500米的高端纱线产品……乘着智能化改造的“东风”,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效率提升15%,运行成本降低11%,成为纺织行业技术革新的引领者。
随着“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逐群逐链推进,我省传统优势产业正在焕发新活力,数以万计的传统产业企业正在全面改造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业务模式,变得有“智慧”、会“算数”、能“上云”。江苏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地你追我赶。从苏州、盐城、连云港强化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引领,到南通、泰州、扬州奋力打造世界级海工产业集群,新兴产业的加速崛起,助力江苏经济行稳致远。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0.8%。
看前瞻布局,开辟新赛道、勇闯“无人区”——
以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江苏加快培育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合成生物等10个成长型未来产业,谋划布局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等一批前沿性未来产业,构建“技术策源—应用牵引—企业孵化—产业集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
加强制度供给,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我省瞄准新领域新赛道,聚焦有发展优势的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加快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运作机制,探索发展耐心资本的有效举措。
截至今年三季度,全省未来产业核心企业已近1700家,核心企业营收总规模超过5000亿元,约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8%,全省未来产业规模实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用好“关键一招”,抓好改革落实
高质量发展砥砺前行,全面深化改革一往无前。
着眼长远,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江苏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决定》,列出15个部分54条改革举措,明确了江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
抓好落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江苏,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扎扎实实、踏踏实实落实好各项改革任务。
9月14日,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加速打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转移转化的堵点。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中之重是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着眼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我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大力实施核心技术“攻坚行动”、高校科研“策源行动”、体制改革“探路行动”,着力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从支持科技领军企业、链主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到探索建立重点项目责任专家、项目经理人制度;从高效运行江苏省实验室联盟,到放大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示范引领效应……江苏正全力推动丰富的科教资源、雄厚的研发力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
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外贸进出口增长7.6%、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实际使用外资169.9亿美元、继续保持全国首位……1—10月,江苏外贸外资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深化自贸试验区、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江苏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今年8月,迎来挂牌5周年的江苏自贸试验区,已从改革创新“试验田”成为开放型经济“前沿地”:累计探索形成近400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用改革打开发展空间,一年来,我省以更大魄力持续深化推进各领域改革:部署实施29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江苏“不打烊”的政务服务全覆盖、常态化;加快制定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清单;培育壮大首发经济、国潮经济等消费新增长点;更大力度推进城市更新工作……日新月异的江苏,改革之路越走越宽、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筑牢民生之基,增进民生福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总书记最深的牵挂。
“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遵循总书记的指引,江苏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向民生领域,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好惠及民生。
补短板、促增收,江苏人民的“钱袋子”正越来越鼓。今年前三季度,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307元,同比增长5%。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29元,同比增长6.3%,增幅高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个百分点。
托育、就业、落户等民生事项,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今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健全就业优先政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落实生育养育支持政策、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4个方面提出支持举措。
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急难愁盼,一系列实事、好事在江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群众家门口的小确幸“触手可及”——
学有所教,我省在全国率先推出《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优良率明显提升,近视率、肥胖率显著降低;
病有所医,全省35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推行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服务,给群众看病带来极大的便利和实惠;
老有所养,今年我省进一步优化“苏适养老”服务供给,部署实施“舒心助餐”专项行动,已改造提升710个社区助餐点,让更多老人在家门口吃到“暖心饭”;
住有所居,今年全省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14个,惠及居民约28万户,完成城中村改造8.52万户;
……
以人民为中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我省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民生七有”,不断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顾敏 倪方方 胡兰兰 陈珺璐)